生活总是容易陷入混乱,忘记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,因为一个然的想法可能就会荒废半个月的时间。写好的计划隔三岔五的忘记执行,本应该做的事情遇到一些不顺利不愉快的插曲就想撂挑子。房间内的物品隔一段时间就会随处摆放,找不到。做股票、加密货币交易,会忍不住一天看很多次,心情完全被价格左右。该怎么办?
1、 用5分钟清单代替复杂计划,每天早晨使用workflowy列3件最核心的任务,确保这3件任务是真正对你长期目标(如博士毕业、财富自由)有帮助的。将清单放在显眼的地方,比如贴在电脑屏幕上,避免忘记,完成后允许自己自由安排时间。
2、 当被临时想法干扰时,立刻问自己:“这件事和我今天的核心任务有关吗?能推迟到明天吗?”,将那些看似重要的临时想法记录下来,而不是直接行动。这样可以避免被它们牵着走,同时也不会遗漏真正有价值的想法。
3、 给物品设定固定位置(如钥匙永远挂门后,充电器固定在床头),利用透明收纳盒+标签分类。做什么事情之前和之后都整理桌面。极简主义,减少物品数量,目光范围内只保留最常用的工具和衣物。每天花10分钟检查物品是否归位,避免混乱积累。
4、 只在固定时间段搞科研、查看行情(如吃饭时)。提前写好交易规则(如“跌破X%自动止损”),用条件单代替手动操作,手动操作应该尽可能少。在交易时,把交易行为当作一项“任务”而不是“情感寄托”。比如,设定一个“交易时间窗口”,在这个窗口外完全不看行情。
5、 在计划开始时想象可能遇到的困难,提前准备预案,比如,如果写论文时卡住了,可以先切换到其他任务,或者查阅相关文献。
6、 用workflowy记录每日核心任务完成情况,连续3天达标后给自己小奖励(如看一集剧),大目标完成给大奖励。未完成任务给自己相应惩罚。奖励要即时:小奖励可以是看一集剧、吃一块巧克力,这样能让你更快感受到成就感。惩罚要温和:惩罚不应该让自己感到过于挫败,比如“减少娱乐时间”而不是“完全剥夺”。
7、 失控日志:每晚花3分钟记录当天失控事件(如“刷行情2小时”),写下并分析具体触发点、身体反应、逃避行为、真实需求,下次遇到同类场景时,用一个更有建设性的行为代替失控行为,比如深呼吸、喝水或者做5分钟运动。
8、 你只是在调试适合自己的系统,而非追求完美方案。每天结束时,不要只盯着未完成的任务,而是回顾一下自己完成了什么,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反馈。每次混乱后,花几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原因,而不是陷入自责。
9、 博士毕业(长周期线性目标):需要稳定性燃料,每天固定2小时文献精读(哪怕其他事都崩了也保住这个底线),博士毕业可以分解为“完成论文大纲”“完成第一章初稿”等阶段性目标,每个里程碑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,在专注学术时,尽量屏蔽与交易相关的信息,反之亦然。财富自由(非线性跳跃目标):需要机会捕捉能力,每周六下午集中研究投资标的,平日屏蔽噪音。危险区:两者混合执行会导致认知资源耗竭,例如边写论文边盯盘。
10、 当意识到自己已偏离计划时,立即启动(通过多感官切换重置神经状态):复制 1. 起身喝半杯水(生理阻断焦虑循环) 2. 打开手机录制30秒语音:“现在是XX点XX分, 我刚经历了______,接下来我要______” 3. 做5次4-7-8呼吸(吸气4秒→屏息7秒→呼气8秒) 4. 执行最小可行动作(如打开文献PDF读摘要)
11、 财富端严格执行交易计划,或者仅定投比特币(消除操作诱惑),用论文答辩的严谨性对待每笔交易,两者形成思维互哺。撰写一篇量化交易论文/技术报告。
12、 现在核心目标是博士毕业,其次是财富自由。所以需要一个执行框架,将“博士毕业”和“财富自由”分解为短期、中期和长期目标。短期目标可以是每天完成一篇文献阅读,中期目标可以是完成论文的一个章节,长期目标是论文答辩。财富自由的目标可以分解为每月储蓄一定金额、学习投资知识等。使用日程表、番茄钟、任务管理工具(如Todoist、Notion)来提醒自己每天的任务。将任务写下来,完成一项就打勾,这样可以增强成就感。
13、 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。允许自己犯错,允许计划有调整的空间。比如,如果你今天没完成计划,不要责怪自己,而是问问自己:“明天我可以从哪里开始?”。允许自己偶尔陷入混乱,但不要让它成为常态。每次混乱后,问问自己:“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?”
14、 设定规则,减少干扰。通过阅读、运动、冥想,培养内在的稳定感。
15、 每日复盘,每周复盘,记录错误,检查进度。每次复盘时,不仅要记录错误,还要写下改进的具体措施。无论多小的进步,都要给自己一些肯定,这样能增强信心和动力。